您现在的位置:临泉县老年大学>> 新闻中心>>正文内容

以史为鉴 赓续前行 在新征程上展现老年教育新作为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

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会长

陈先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已经走过近40年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之路。它的“昨天”在改革开放中初创兴起,它的“今天”在学习实践中革新前进,它的“明天”也将在特殊关注中实现飞跃。要从老年教育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展现老年教育新气象、新作为。

一、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顺应广大老同志、老年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期盼,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红十字老年大学成立。1985年,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全国老年大学经验交流会,明确指出:“党和国家应该给予支持,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使它能够完善起来。”1994年,中央十部委联合下发《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这是我国老龄工作的第一个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指出:“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是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业已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场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1996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地要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事业”。2001年,中组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五部委发出《关于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重视老年教育”,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首次写入老年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21年重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放在主要发展目标的首要位置。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2022年4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安徽省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就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出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要求。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目前,我国共有老年大学(学校)7.6万所,在校学员数1088.2万人;安徽省共有老年大学(学校)5772所,在校学员70.3万人,老年远程教育注册学员39.8万人。千万银发上学堂,成为中华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它顺应了广大老年人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分体现了党心连着民心,连着广大老年人的心。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并不在中国,但国际老年大学协会会长维拉斯先生多次说,世界上老年大学办得最好的国家是中国。中国老年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迫切要求老年教育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近40年的老年教育发展历程充分证明,老年教育是“夕阳工程”,是“朝阳事业”,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老年教育不仅帮助实现了老有所学,而且丰富了老有所养的内涵,缓解了老有所医的压力,增强了老有所为的本领,促进了老有所乐的实现。“老年大学生”群体,好似夕阳下的红霞依旧美丽迷人,他们在科学、艺术、技能等各个知识领域里不断追求着,使自己的人生一次又一次踏上新起点,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生活、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老年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我国政府的社会发展多个纲领性文件中明确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就必然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各类体系的教育,老年人学习也是整个社会与时俱进、步入学习型社会的明显要素。老年教育是弘扬、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展示的是阳光心态,弘扬的是乐观精神,体现的是生命价值。它使人的生命长度始终具有多种社会教育的支撑推动,使人的生命广度始终具有多种实践舞台的辐射展示,使人的生命深度始终具有多种创造潜能的喷涌释放。昆明市一位老年大学校长曾感慨说:“培养一名老年学员,能够带动一个家庭,熏陶周围邻居;培养千名老年学员,能够带动一个乡镇,辐射一个县区;培养万名老年学员,能够带动一个区域,感染一座城市;培养千万名老年学员,能够带动整个社会,影响一个国家”。这位校长的说法没有夸张。老年大学在组织引导广大老年人传承弘扬光荣传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正能量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例如,马鞍山市花山区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共建有80支志愿者队伍、银发志愿者达1588名,他们积极参与文艺宣传、文明创建、平安建设、农业经验技术传播等活动,汇聚成一道亮丽的“夕阳红”。滁州老年大学通过葛根种植课程教学,在田间地头培养了一大批种植能手,带动了当地葛根产业的发展。霍邱老年大学泥塑班学员在田孝琴老师带领下潜心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泥塑,实现了老年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发展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年教育事业虽然不断取得新进步,但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相比,同样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挑战。据七普数据,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安徽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79%。同时,市、县(区)老年大学普遍存在报名难、上学难,“一座难求”的现象日益突出;很多乡镇、农村、社区,还没有建立老年学校,广大老年人还处于“无座可求”的状况。全社会包括大中学校参与老年教育的力度不足。老年大学(学校)现有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民之所盼,施政所向。要站在践行党的宗旨、为民办实事的高度,大力推动老年教育扩面、提质、增效,推动老年教育不断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在新的征程上,写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切实解决人、财、物的瓶颈,积极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让更多的老年人共享老年教育资源。

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积极构建线下线上“双轮驱动”的新格局,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努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积极整合、盘活现有各类办学资源,推动老年大学跨学校、跨区域、跨城乡的资源融通,促进老年教育均衡发展。要引导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生活。

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政治引领要站得更高,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党建工作,发挥老年大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求导向要把握得更准,充分考虑赋予“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以更具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特点的新内涵。品牌意识要树得更牢,大力推进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工作队伍要锻造得更强,切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服务管理要做得更细,要将老年学员满意、高兴作为衡量办学的根本标准,使老年学员来到学校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要结合得更紧,充分考虑怎样引导老年学员融入、参与、服务社会,积极培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老人。

老年教育方兴未艾、任重道远,老年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老年教育的部署要求,埋头苦干、赓续前行,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展现新作为,共同迎接老年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